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7的文章

一千元跟一萬元的羽絨外套差在哪裡?

批踢踢實業坊 › 看板  Gossip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返回看板 作者 a3556959 (appleman)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一千元跟一萬元的羽絨外套差在哪裡? 時間 Thu Jan 2 11:45:50 2025 ※ 引述《staxsrm (薏仁茶)》之銘言 : 本肥發現冬天穿羽絨外套還是最暖 : 從一千元有找的雜牌 : 到net uniqlo 迪卡儂之類的平價兩千多到大概四千附近 : 還有一些高級一點的像是roots 北臉 或是一些登山品牌有五千起跳的 : 還有一些牌子可能比較高檔甚至破萬 : 是用料 做工還是機能的差別 : 有沒有羽絨外套買到多貴算是智商稅的八卦 羽絨外套主要是看三個指標 1.蓬鬆度:羽絨衣保暖的原理是,利用羽絨特性,在衣服內部創造出靜止的空氣腔,因為靜 止無對流的空氣導熱係數很低,因此可以保暖, 蓬鬆度越高,越好基本上600蓬鬆度以下的都是垃圾,不如買化學纖維,不用購買,600-800 算還不錯,800以上則是上品 2.充絨量:顧名思義塞了多少羽絨進去,這基本上就是看多少公克,150以下都算輕羽絨,1 50-300,在台灣就已經非常保暖了,300以上台灣用不到 3.絨子占比:羽絨當中分為絨子跟羽毛,羽毛本身不太保暖,真正保暖的成分是絨子,所以 絨子含量越高越好 90%以上就是優質羽絨服,80-90還不錯,80以下別買了,不如買化纖 參數大概就這樣,用這個下去挑選即可 再來是鴨鵝絨,本質上沒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鴨子有的時候可能會有味道,鵝絨通常比較 沒味道,但會貴一點,這個直接去實體門市試穿聞看看比較準確,有的人可以接受 至於推薦買啥,其實優衣庫或迪卡農這樣的平價大牌就不錯了,品質跟價格有很好的保障 在台灣預算1000以下不用想買到大牌品質貨,只剩蝦皮雜牌,但品質跟標誌是否正確很難說 ,能買到的通常都是化纖,除非你在日本當地優衣庫特價的時候入手 不用買什麼加拿大鵝始祖鳥巴塔哥尼亞那種高級貨,就純賣品牌跟機能性,都市平地不用那 麼多機能性 以上簡短介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2.132.2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357...

我們該為外匯存底提高而感到悲哀

我們該為外匯存底提高而感到悲哀呢? 很多人不明就理的以為,外匯存底越高,國家的經濟實力就越強,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所謂的外匯存底,是指一個國家能夠隨時換成外國貨幣的資產,通常是以美金計價,也有以歐元、日幣等計價的。它的主要功能,在於調節匯價,穩定金融市場,而不是判斷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 今年外匯存底的排名,以中國的 2.27 兆美金居首,其次為日本的 1.01 兆美金,歐盟的 0.53 兆美金,俄羅斯的 0.43 兆美金,以及台灣的 0.32 兆美金。 看起來台灣的排名很高,但這真的值得高興嗎? 一點也不! 首先,我們要瞭解數字背後的意義。當我告訴你現在我手上有一兆美金的存底時,這包括了我現有的現鈔、黃金、有價證券、 IMF 的 SDR 等等,但這並不是 the whole picture of economy 。 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表( Balance of Payments )上,有三個帳戶: 1. 經常帳( Current Account )  – net exchange of goods & services, investment income, and unilateral transfer 2. 資本帳( Capital Account )  – net flow of funds into the country 3. 結算帳( Official Settlement Account ) – net official reserve 也就是說,外匯存底( Official Reserve )只是整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一小塊拼圖而已。因為,這三個帳戶有一個公式: Current A/C + Capital A/C + Official Settlement A/C = 0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台灣現在進口了 100 萬美金的貨物,但是只出口了 10 萬美金的貨物。那麼,在我的 Current A/C 上,會出現 90 萬美金的貿易赤字。如果我買的貨物比賣的貨物多,代表我欠了錢。所以我必須要借 90 萬美金去還,  Capital A/C 會變成 +90 萬美金。 那麼要是我只借到 50 萬美金呢?剩下的 40 萬美...

外匯存底不是驕傲,是致命慢性毒藥

按:我們曾經提到足夠的 外匯存底能讓央行悍衛匯率 ,然而各國 操縱匯率的貨幣戰爭 中帶給各國出口商的好處最終大致抵消後,背後有它的機會成本在。本文作者指出外匯存底的意義是全民財富,央行存在的宗旨在 「充分就業」與「穩定物價」 ,如果政府長期不斷以匯 率政策補貼企業出口競爭力,台幣就不會升值,而一般受薪階級對國外商品因台幣應該要升值的購買力就會不斷地被取消。如果實際結果是 民眾薪水不增 ,全民對外購買力也不增,央行雖用外匯存底賺了利息錢,但只一昧幫求企業增加出口,如此預設 利益分配的不均,國人如何能單純以有高外匯存底為傲? --- 台灣曾經是全球外匯存底最高的國家。截至 2014 年 2 月為止,台灣排名仍為全球第六。過去常常可以看到媒體把台灣的高外匯存底形容成我們經濟奇蹟與驕傲。事實上,外匯存底與國家經濟實力強弱或出口競爭力並沒有任何關聯。高外匯存底某種程度上造成了高房價、低購買力與阻礙產業升級的負面影響。 外匯存底 是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貨幣當局持有並可隨時兌換他國貨幣的資產,通常以美元計算。狹義而言,外匯存底指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指以外匯計價的總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但是,外匯儲備往往不是淨資產,不能視為可供國民直接分享的國家財富。 外匯存底常被誤為是經濟力的重要指標,但發行強勢貨幣的國家或經濟體,如美國,並不需要太多外匯儲備,因其貨幣可在國際外匯市場中流通;反而一些貨幣不在國際間流通的開發中國家,出於經濟發展的考量,或政治上的需要,需要握有大量外匯儲備以因應國際市場及政治情勢的波動。此外,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外匯儲備的多寡,也受其貨幣政策的影響:實施固定匯率或聯繫匯率的國家,通常需要握有較充裕的外匯儲備以穩定匯率。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單來說,外匯存底與國家、國民的財富無關,只是貨幣當局(央行)用來兌換他國貨幣的資產。然而對許多出口導向的開發中國家來說,外匯存底就成為政府壓低匯率的主要工具。 在沒有央行介入的情況下,當台灣出口商將產品賣到國外,收取外幣貨款後(一般來說是美金),會將美金換回台幣來支付採購成本、營運成本、員工薪資與發放股利等等。 註:經濟學 101:當供給大幅增加而需求不變的情況之下,價格將會下跌。在外匯市場上也是一樣。 彭總裁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台幣匯率由市場供需決定(噗哧)。我們舉個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