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7的文章

一千元跟一萬元的羽絨外套差在哪裡?

批踢踢實業坊 › 看板  Gossip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返回看板 作者 a3556959 (appleman)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一千元跟一萬元的羽絨外套差在哪裡? 時間 Thu Jan 2 11:45:50 2025 ※ 引述《staxsrm (薏仁茶)》之銘言 : 本肥發現冬天穿羽絨外套還是最暖 : 從一千元有找的雜牌 : 到net uniqlo 迪卡儂之類的平價兩千多到大概四千附近 : 還有一些高級一點的像是roots 北臉 或是一些登山品牌有五千起跳的 : 還有一些牌子可能比較高檔甚至破萬 : 是用料 做工還是機能的差別 : 有沒有羽絨外套買到多貴算是智商稅的八卦 羽絨外套主要是看三個指標 1.蓬鬆度:羽絨衣保暖的原理是,利用羽絨特性,在衣服內部創造出靜止的空氣腔,因為靜 止無對流的空氣導熱係數很低,因此可以保暖, 蓬鬆度越高,越好基本上600蓬鬆度以下的都是垃圾,不如買化學纖維,不用購買,600-800 算還不錯,800以上則是上品 2.充絨量:顧名思義塞了多少羽絨進去,這基本上就是看多少公克,150以下都算輕羽絨,1 50-300,在台灣就已經非常保暖了,300以上台灣用不到 3.絨子占比:羽絨當中分為絨子跟羽毛,羽毛本身不太保暖,真正保暖的成分是絨子,所以 絨子含量越高越好 90%以上就是優質羽絨服,80-90還不錯,80以下別買了,不如買化纖 參數大概就這樣,用這個下去挑選即可 再來是鴨鵝絨,本質上沒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鴨子有的時候可能會有味道,鵝絨通常比較 沒味道,但會貴一點,這個直接去實體門市試穿聞看看比較準確,有的人可以接受 至於推薦買啥,其實優衣庫或迪卡農這樣的平價大牌就不錯了,品質跟價格有很好的保障 在台灣預算1000以下不用想買到大牌品質貨,只剩蝦皮雜牌,但品質跟標誌是否正確很難說 ,能買到的通常都是化纖,除非你在日本當地優衣庫特價的時候入手 不用買什麼加拿大鵝始祖鳥巴塔哥尼亞那種高級貨,就純賣品牌跟機能性,都市平地不用那 麼多機能性 以上簡短介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2.132.2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357...

台灣勞動力不足

作者femlro (母豬教謀神異端審問官1.5) 看板Gossiping 標題Re: [新聞] 台灣勞動力不足  林美珠上台將引進國際勞 時間Sat Feb 11 14:09:50 2017 傳統產業的興起是在那個階段沒錯 後來最接近產業升級成功的是台灣的科技業 至今台灣還是靠著科技業在撐,第二隻腳和第三隻腳算是台塑集團跟金融業 台塑集團算是全球佈局的很早,美國也早就已經佈局成功 而高層也都是留洋過的國際人才,除了王家以外都從台塑的基層做起 但近幾年全球化以後全世界都一樣 高階人才因為全球在搶,特別中國崛起以後薪資更是倍數成長 讓台灣上市櫃公司的獲利都往高階人才移動,而當往這些資本往高階人才移動的同時 卻因為國內對於高所得稅率的不友善,以及高等教育的僵化薪資 導致優秀的心血,不回來台灣反而就地留在美國企業或學界奉獻 很多這類的例子,都要等到政府有心聘回來台灣任用非常高的職位 或者用理想說服 當年的張忠謀如此,翁啟惠也是如此 而坦白說國內高等人才的僵化薪資制度我個人認為也是翁啟惠浩鼎案的主因 但這案子還沒三審定讞,但終歸依據,理想可能大家都有 但沒有合理的薪資還是虛的 而所謂低階人力,例如作業員,講低階就單純是因為他們替代性高 沒有太多專業,這類人才很容易被外勞取代,加上他們對未來也沒什麼規劃 頂多就是存錢這類的規劃,我最簡單的說明這類人就是:不會自我投資學習 中階人力:中階人力與低階人力最大的差別就是具備學習與判斷力了 通常台灣的大學生跟學歷有蠻大正相關 四大四中的學生通常都具備自己找機會跟學習的能力 甚至有創業的想法,分數越低的學校這樣的比例就會越來越少 但即便是四大四中的學生也是很多礙於經濟壓力或生活 一定要去謀職,然而台灣目前企業對新創極度不利,你去註冊一間公司 一個月健保費就要先多繳一千多(因為你是負責人),還沒賺錢政府就先坑你 而且負責人跟健保有什麼關係? 如果是賺錢抽稅還合理,只要當上負責人馬上要課稅 這說明台灣很多稅制有很大的問題 再者這群中階人力是最有機會走向高階人力的 當年中國從改革開放開始 很多總經理和董事長都只有不到30歲 縱使這批人現在已經老了點 對比台灣的上市公司董...

怎麼沒有人反抗資本主義?

如果把一個人和一隻黑猩猩丟在荒島, 一定是黑猩猩的生存機率比較大些 , 如果超過150隻黑猩猩和人來比較, 相比之下人類的生存機率開始提高, 為何,原因在於人類開始發展出信仰, 許多陌生人會因為某個信仰(不一定容易察覺)而一起行動, 而某種信仰裡面的價值觀與規範形成了社會體系,進而社會階層, 這樣來說跟資本主義有何關係呢? 現在全球的三大信仰,金錢,帝國,宗教, 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我拿一張白紙上面有我的個人簽名加上"1000"字樣, 跟你換目前市場上價值新台幣1000元的商品, 你會跟我交換嗎?應該不會,因為我這張白紙不具公信力, 進而我們可以知道,新台幣1000元是一個2300萬人都具相信的一張紙, 這張紙鈔在大自然中根本不存在,完全是人類想像出來的一個由虛構變為現實的人造物, 進而整個地球由70億人類信仰的資本主義變成最大信仰, 大家每天還沒睡飽起床去上班就是為了去得到這些花花綠綠的紙鈔。 只要人類社群確認了一個信仰之後, 這信仰裡面的價值觀和規範就造成了社會秩序, 基督教有基督教的規範,伊斯蘭教有伊斯蘭教的規範, 資本主義有資本主義的規範,共產主義有共產主義的規範, (之後會討論資本主義和宗教本質上是差不多的東西) 社會秩序一建成的時候,就有人開始爬階, 想要達成上位者的擁有權柄,這是人的本能, 就資本主義來說,上位者就是有錢人,下位者就是窮人, 以馬克思的語言來說,上位者就是資產階級,下位者就是無產階級, 上位者一定會用盡方法,阻止下位者爬上去, 可能資本家結合政客給予優惠的法律,聰明的資本家利用資本來賺錢,他連睡覺也在賺, 這個就是階級鬥爭,上位者在利用權柄鞏固其地位。 後來社會發展一段時間之後,階層差距越來越大,導致於一出生就決定了你的階層, 這就是階級命定論,許多政二代,富二代,當然也有窮二代,只是沒人會吹捧窮二代, 當階級矛盾擴大到非常大的時候,會有少許附有魅力的個人宣揚新的信仰, 例如,納粹的希特勒,俄國的列寧,...等等 集結了許多原本下位者向上位者...